本文作医院眼科许丹兰长骏,四川医院眼科许丹,本文已发表在《眼科学大查房》年第5期。
摘要
综述目的青光眼是第二大致盲眼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手段有限。本文为探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综述方法对近期与青光眼动物模型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与回顾,描述常见青光眼动物模型的类型、诱导方法及特点。
最新进展常见青光眼动物模型包括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模型、自身免疫性青光眼模型、色素性青光眼模型和高眼压青光眼模型。目前青光眼动物模型研究中所使用的动物主要有兔、猴、鼠。灵长类与人类最接近,其眼球较大,适合操作,但因价格昂贵无法广泛推广运用;大鼠抗病能力强,价格便宜,眼球结构与人眼相似,可广泛推广运用。对于诱导性慢性高眼压青光眼模型,激光光凝角膜缘小梁网操作简单,较为可靠,但往往需要反复光凝。
总结可满足所有研究需要的理想的青光眼动物模型仍不存在,应根据实验条件和研究目的选择操作简单、重复性高的青光眼模型。
引言
青光眼是第二大致盲眼病,全球约有万青光眼患者[1]。目前,青光眼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手段有限,部分患者眼压正常或高眼压得到控制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仍然继续受损。因此,寻找能更好地模拟人类青光眼的动物模型对青光眼的研究至关重要。青光眼动物模型的分类方法较多,本文对常见的青光眼模型的类型、诱导方法及特点等进行综述。
请将您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难题,通过《眼科学大查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