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眼科学和视觉科学研究大会(CCRVO)已顺利落幕,本届大会引进了ARVO的专题,邀请了ARVO的主席和候任主席,会议形式内容同往年相比都更加国际化。《国际眼科时讯》特邀大会主席王宁利教授接受专访,与广大读者一同回顾CCRVO的热点,以及青光眼领域的前沿进展。
专家简介
王宁利,首都医科医院*委书记、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亚太眼科学会防盲委员会主席。
青光眼领域新探索
王宁利教授谈到,“眼压为何会升高”以及“高眼压如何导致视神经损伤”是青光眼领域两大核心问题,而临床研究是无法解答上述问题的,因此必须进行基础研究。正因如此,青光眼相关研究大多需要回到分子水平、信号水平或者基因水平的基础研究。本次CCRVO并没有设置青光眼研究专题,但是设有视神经损伤专题、分子生物学专题以及遗传学专题等,这些都包含青光眼领域相关的探索。王教授提到,会议中几个研究显示目前在神经损伤及其分子机制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性新发现,并且发现了致病新靶点乃至候选的干预性药物。这些研究的专业水平之高令人震撼,而其研究结果的突破性也十分喜人。
青光眼防治呼唤精准
王教授认为,精准医学的发展是整个基础研究发展的必然产物。基因组学、分子影像学以及大数据的形成,为精准医学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基础,没有这些研究就没有精准医学。而在眼科领域,青光眼就是亟待精准的学科。
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原因?患者的基因型和疾病进展的速度以及眼压控制的标准是否存在关系?精准医学中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将深入探讨上述问题。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分析每例青光眼患者是快进展型还是慢进展型,属于压力依赖型还是非压力依赖型,再相应地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和目标。药物治疗方面,不同患者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如何,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又是怎样?在精准医学时代,这些都将预先被探知,从而帮助医生选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获得更佳的预后。分子影像学的发展也将对青光眼病情的进展评估或治疗提供更多的支持,而大数据的应用将使得每个个体都可能获得最适合和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精准循证之别
精准医学和循证医学有何区别?王教授指出,精准医学探讨的是治疗方法,而循证医学探讨的是方法的证据,因此精准医学的实施最终需经循证医学的验证以评估其有效性。精准与循证结合后,能够预判和评估疾病治疗过程中具体方案的可信度、适用度,以及可推广性。所以,精准医学和循证医学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事物,两者在临床实践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并肩前行的,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最有效的治疗。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