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身边发生了一件事,挺让人心寒的。
朋友的外婆快70岁了,眼睛说不清是白内障还是青光眼,反正基本上是看不见东西的,平时吃饭都是很大的问题。
前些日子,老人家晚上九点多钟起来上厕所时,不小心摔着了。
人年龄大了,很怕摔跤的,就像朋友的外婆,摔倒在地后当时就站不起来了,发出痛苦的哀叫声。外婆住在自己的大儿子家里,但等大儿子和大媳妇听到动静走出房间后,对她都没有关心,只有指责。
尤其是大媳妇,用那种尖锐且刺耳的声音吼道:“大半夜的你*叫什么?自己不小心能怪谁?”
更过分的还在后面,外婆被扶到房间,感觉腿是越来越疼,哪怕最后疼到死去活来,大儿子和大媳妇完全无动于衷,直接装作没听到,安心睡自己的觉。
第二天早上,朋友的母亲接到“咱妈腿好像摔断了,你让外甥(朋友)医院拍个片子。”等阿姨知道前因后果,立马就炸了,连忙质问你早干什么去了,猜人家怎么回?明确回道:“怎么?嫌我做得不到位,那你给接走啊!你来照顾啊!”
接着老人家从住院到动手术,到术后养身体,都是发小和阿姨照顾着。
包括住院当天,大儿子和大媳妇都没有跟着,大儿子说自己要出去干活,没时间;大媳妇说自己要在家里做饭洗衣,也没时间。
阿姨是家里最小的,上面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
平日里关系都还不错,等遇到事情了,所谓的兄弟姐妹都在互相推锅,医院照顾就算了,也不愿意出钱给看病。
后来阿姨就当着我们面讲了一句很深刻的话:
“老母亲就是因为没钱,才让他们一个个觉得是累赘和负担,如果老母亲手里有点钱,就不会是今天的日子。”
人到老了,手里有钱和没钱,一定是不一样的。
当你手里有钱时,哪怕儿女不惦记你的财产,起码不会给儿女的生活上带来负担,对你也能多些笑脸。如果你还有多余的钱,偶尔能给个子女三五百时,他们给你买什么东西,你都能给“报销”时,给你的笑脸就更多了。
如果吃喝都要指望儿女,会把日子过得越来越被动,看人脸色,受夹板气,总是躲不掉的。
从性质上来说,已经把你当成了包袱,更甚至有些冷血无情的,巴不得你早点离开人世,就不会给他们添麻烦了。
是有关于个人品性问题,可实际上人性也经不起推敲。
02
很多人会觉得,儿女双全,那么自己的晚年生活一定会很幸福美满。
是,并不能否认,人到晚年,儿孙满堂、承欢膝下,确实能得到很真实的幸福感,但归根究底,人的幸福感不是儿女给的。
儿女再多,总不能一直围在你的身边,他们都会有各自的家庭,生活的重心也都会放在自己的家庭上。
所以能陪伴你的,只有夫妻。陪你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爱人,才能时刻陪伴在你左右,两个人互相照顾,互相扶持,共同享受那种安宁又平凡的温馨生活。
你有一个好身体,也是很必须的前提。
说这些,是希望你能从现在开始,好好善待和珍惜自己的爱人,用心去经营自己的婚姻,除此也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身体一旦垮掉了,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替你承担,哪怕那个人愿意,最后不光吃苦受罪的是自己,多多少少也会给亲人带来些压力。
人这一生,能靠得住的永远是自己,哪怕子女也不行。
都说养儿能防老,其实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尤其是现在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时候对父母确实是有心无力,尤其是自己的条件也不太好。
对有钱人来说,三百五百不算事儿,但对家庭一般的人来说,他请假一天,就有可能意味着明天家里会断粮,房贷凑不齐,车贷凑不齐。
03
人到老了手里没钱,等于是失去了所有选择的权利,整个人都是被动的。
老家有一邻居,每天不一定什么时候,孙婆婆的旧疾就会复发,疼到冷汗直流,还得咬牙死撑着。原本她可以不受这份罪的,还要从年轻时说起。
老一辈人,吃苦受累太多了,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自然会积郁成疾。
在50多岁的时候,儿子陪她去看病,当时医生明确告知,像孙婆婆的旧疾要想除根必须动手术,不然年龄再大一些真是没法儿治了。只不过医药费有些高,当时差不多要2万左右的样子。
看见母亲每天被旧疾缠身,做儿子的也于心不忍,大有倾家荡产给医治的决心。
然而回到家和媳妇商量,媳妇便说了,已经那么大年龄了,还不知道能活到哪天,浪费那钱干什么?反正一辈子都熬过来了。
因为心疼钱,最终放弃了手术。
其实孙婆婆当时很想按照医生说的那样直接动手术,可是她手里没钱,也就意味着她是没有选择权的。另一方面也是太疼爱儿子了,不忍心因为自己,导致儿子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试想一下,如果孙婆婆当时自己手里有钱,能拿出钱来给自己看病,还会受今天这份罪吗?
一切的源头,还在于没钱。
谈钱是很俗,可你就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又怎么可能置身事外呢?人生的选择权应该在自己的手里,但很多时候,只有你有钱,才有选择权。
04
我劝你活得自私一点,自私不是说什么都不管不问,而是最好能给自己留条退路。
就像我之前听一个男读者聊的,他较年轻的时候,对儿子和儿媳真是一点私心都没有,赚来的钱每个月按时交给儿媳。
真正算起来,他赚的钱比儿子和儿媳加起来都多,但自己却过着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的日子。
读者能赚钱的时候,儿媳对他关心备至,遇事也会主动询问他的意见,别提有多孝顺了,所以这也是读者那么无私的主要原因。
可是等读者身体出问题不能赚钱时,儿媳的态度逐渐转变,不再有尊重、关心和孝顺,只有越来越不耐烦的态度,甚至动辄因为一些小事大吼大叫,有心情不好时故意拿他出气,把话说的特别难听。
他年轻时交给儿媳不少钱,但等自己需要钱,想让儿媳把这笔钱拿出来时,才知道是自己天真了。
你给别人的,那要取决于你对别人的感情,而且给了别人就是别人的了;想让别人给你,要取决于别人对你的感情,哪怕想让对方吐出来你给的一少部分,也是难于上青天。
钱只有在自己手里,花着才方便,花着才踏实。
不然总是以施舍的态度,今天给你一百两百,等你花完了再问要的时候,对方还要质问你把钱都花哪里去了。
人到老年,比没有儿女更可怕的,是你手里没有钱!
现实的例子有很多,学着给自己留条退路,其实换句话说,真正孝顺的子女,又哪里忍心问你要钱啊?不是更应该替你着想吗?
你有的,总归都要留给子女,但早些给和晚些给,就是两种生活和人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