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睿捷通讯员:裴霓裳彭怡旷
因视力不好频繁受伤,医院检查才得知自己不仅有白内障,还患有先天性小眼球,重阳节前夕,她在武汉医院医成功进行了手术,重获光明。
今年66岁的李婆婆家住罗田,虽然从小视力就不好,但李婆婆一直都没有予以重视。今年2月,李婆婆发现看东西变得模糊,走路总是磕磕绊绊,在家都必须要扶着才能走。“妈妈一个人在家,眼睛又看不到,生活能力全然丧失,我们很是担心,”李婆婆的女儿说道。
10月10日,在家人的搀扶下,李婆婆来到武汉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李婆婆视力仅剩光感,眼轴只有14mm(正常眼轴是22-24mm),被诊断为“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屈光不正、真性小眼球”。
“因患者为双眼真性小眼球,眼球内空间比正常人小了很多,巩膜厚、前房浅,实施白内障手术发生脉络膜爆发性出血的可能性较高,稍不注意就有摘除眼球的风险,”接诊医生白内障与老视专科孙明医生表示,李婆婆的白内障程度已经有点重了,如再不治疗,可能会失明,但是手术难度又很大,风险高,经过科室专家团队再三的考虑,决定为李婆婆实施个性化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10月12日、13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白内障分委会副主任、武汉医院白内障与老视专科主任王勇博士为李婆婆分别完成了左右眼的白内障手术。
10月14日复查时,李婆婆的双眼都达到了0.1,“她现在可以自己下病床了,上厕所、打饭也都不需要人搀扶,日常生活都能自理了,”李婆婆女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王勇博士介绍,真性小眼球是先天性疾病,发生的原因是胚眼在胚胎闭合以后发育障碍或停滞,具体表现为眼球按比例缩小。患者同时存在小角膜、浅前房及高度近视,部分患者伴发白内障、闭角性青光眼,且多数发病。因此,王勇博士建议,真性小眼球患者一旦出现眼疾,要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