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闭角型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近日又添多项医疗新技术 [复制链接]

1#

今年以来,我院广大医院开展的“双创”“双提升”活动,努力钻研业务,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医院开创发展新境界,建设创新、平安、满意的现代医院贡献力量。近日,眼科、胸心外科、影像中心分别开展了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胸腔镜剑突下全胸腺切除术、脑高级功能精准诊断脑梗前期病人等新技术。

眼科:开展全市首例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近日,眼科成功开展了全市首例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名特殊的青光眼患者在外院经过两次手术,眼压仍高达50mmHg以上,后经用4种降眼压眼药水联合治疗,眼压仍有40mmHg。对此,眼科高度重视。经过全面细致的病情讨论,认为该患者为难治性青光眼,若不尽快控制眼压,眼睛将会失明,最终决定开展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中手术团队调整了主刀及手术显微镜位置,将手术切口选择在患者鼻侧,术中切口处使用氟尿嘧啶预防瘢痕形成,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患者视力从术前0.1提高至0.15,眼压控制在13mmHg,结膜滤过泡形成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表示很满意。

青光眼是我国三大致盲性眼病之首,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危害极大。而难治性青光眼具有较为复杂的病理特点,治疗十分困难。Ex-press青光眼引流阀是建立在流体动力学结构基础上形成的装置,能够对引流程度实施自动控制,有效避免房水流入巩膜内间隙,使眼压得到有效控制。青光眼阀的应用,给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医院的技术水平。(毛蕾胡明生)

胸心外科:开展胸腔镜剑突下全胸腺切除术

近日,胸心外科自主完成了2例胸腔镜剑突下全胸腺切除术,这项新技术的开展避免了胸骨正中开胸。

患者,女,51岁,因右眼睑下垂2年余伴1个月加重,行胸部CT检查发现前纵膈病变,医院周转最终来我院就诊。经胸心外科全体医生讨论,考虑为“重症肌无力”。为减少患者疼痛,决定进行剑突下切口胸腔镜微创手术。历时2个多小时,顺利完成胸腔经全胸腺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50ml,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第3天拔管,第5天出院。

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手术仅需做1个2cm,2个0.5cm的胸壁小孔,使微小的医用摄像头将胸腔内的情况投射到显示屏幕。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对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傅丽)

影像中心:开展脑高级功能新技术精准诊断脑梗前期病人

近日,影像中心应用脑高级功能新技术组合序列(弥散成像Dwll、血管成像MRA、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为一位怀疑脑梗塞患者精准诊断,并第一时间与高级卒中中心沟通,为患者争取到了及时手术时间,这是我院第一例诊断为脑梗前期的病人。

▲DWI提示左侧小脑梗塞

▲MR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患者,女,因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乏力4小时到我院高级卒中中心急诊就诊。立即为其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进行头颅MRI平扫及脑血管成像检查,显示左侧大脑半球DWI未见异常,MRA提示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显示不佳。于是给患者加扫ASL扫描提示左侧脑血流量(CBF)明显减低,显示左侧大脑半球低灌注,由此高度提示此病人为一脑梗前期的患者。当即影像中心与高级卒中中心沟通病人的情况,当晚为患者急行左侧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术后检查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为二级。两日后再次复查MRI,提示患者只有左侧额叶小梗塞灶。之后经过半个月住院治疗,患者能自行行走并正常交流好转出院。

▲CBF下降,提示左侧大脑半球低灌注(脑梗前期)

▲再次复查MRI提示只有左侧额叶小梗塞灶

DWⅠ、MRⅠ、ASL组合序列具有无需注射对比剂,安全无创,易重复,敏感反应CBF下降等优点;可以早期、快速、准确诊断缺血性血管疾病,明确责任血管及局部脑血流异常的信息,提高脑缺血病例的阳性检出率;能为临床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选择合理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减轻患者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敖莉萍*忠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