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下班的时间了,
青光眼专科诊室里仍是人头攒动,
只听一位患者大声地呼出了声:
青光眼?不可能啊,
我知道青光眼就是眼压高!
我眼压才18,
医生你没搞错吧?!!
面对患者这样的质疑,医生耐心地给他做着解答:你这个理解不完全正确,并非只有眼压高才是青光眼......
这样的病例在临床虽不算多见,但因为这种病情更具有隐蔽性,在筛查时很容易被忽视。青光眼现已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在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视功能损害是从视野开始的,中心视力并无异常,加之人体对缓慢进展的功能丧失有反应性的适应能力,使得部分患者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而不知不觉,导致大部分青光眼患者到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甚至有患者一只眼睛完全失明才被偶然察觉到,这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想要恢复视力更是为时已晚。
而认为“青光眼就是眼压高,只要眼压正常就没事了”是导致患者没有及时去做其他专科筛查和相关诊治的主要原因,有的最终导致双目失明,留下终身遗憾。
这一类青光眼,在临床上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这类患者的眼压值通常是在10~21毫米汞柱之间,属于正常范围,但却能在专科检查中发现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
患者很困惑,为什么眼压正常还会得青光眼呢?
在临床上,眼压值是否超过正常范围,并不能作为诊断青光眼的唯一标准。所谓的“正常”本就是个相对值,只是对大部分人群来说这个数值的眼压是正常的,即便每一次测得的数值都正常,但24小时的眼压波动超过了8毫米汞柱,或是已经引起了视神经和视野的损害等其他伴随症状,这个情况就已经不正常了,所以眼压虽“正常”,不见得就不是青光眼。
在诊断青光眼时,医生不会单单根据眼压高不高或患者对自身有无明显症状来轻易下结论,而是在对患者的眼压、视神经、视野、超声生物显微镜等多项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筛查和分析后,才能下诊断报告。
那么,既然这一类青光眼发病如此隐蔽,对于患者而言又应该怎么做才能早期发现和诊断呢?
青光眼往往最爱找几类人:
有青光眼家族史、
眼外伤病史、
糖尿病患者、
近视和远视比较严重的人群,
其发病也与情绪相关,易急躁、爱生闷气、易发怒、情绪波动大的人特别容易引起急性发作。
专家建议: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以及40岁以上者,都应该医院医院的眼科专科进行专业筛查,有家族史的人群则越早介入越好。一旦确诊,就要积极地配合专科医生进行复诊和治疗。
很多患者谈“青”色变,其实青光眼虽无法完全治愈,但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方法得当,大多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临床治疗方案有很多,一般来说,早期患者可选用药物治疗,滴用降眼压的眼药水;效果欠佳或发现可能的高危因素时可以用激光治疗;如果已进展到药物与激光都无法控制的疾病晚期,就会考虑手术治疗。
只要能积极应对和坚持按医生的要求检查与复诊,即便是视力和视功能已经有了一些损害,很多患者仍然可以保存住有用的生活视力,可以应对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作者:眼科蔡攀*瑜
护梦雅苑
有趣的灵*在等你
长按扫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