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度近视是什么感觉?鼻梁已架不住眼镜的常年重负,可即便这样,小唐依然必须凑得很近,才能看清字和图。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度数还有继续加深的趋势。面对小唐这样的高度近视,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她摆脱困扰呢?今天的文章可以揭晓答案。
如今的技术可以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各种程度的屈光不正,无论患者是高度远视、近视或是散光都可以获得很好质量的裸眼视力。20世纪90年代LAISK成为主流的治疗方式时,它曾被认为可以安全地适用于所有患者,无论其屈光不正的程度如何。实际上,大多数医生仅将其用于-12.00D至+4.00D的屈光不正患者。由于担心患者视觉质量的不可逆下降,一些医生直至今日仍有限制地开展该项手术。
如今,一些手术医生逐渐缩小LAISK手术所治疗的屈光不正适用范围,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技术(phakicintraocularlensimplants)正好填补了此间空缺。有晶体眼人工晶体可以最小程度地减少视觉质量的损失,甚至适用于超高度近视患者(如近视度数超过20D)。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与白内障手术所植入的人工晶体有所不同。由于它必须与自然晶状体同时存在,共享空间。因此,它们并不能被植入于囊袋内。而如果没有精密的设计以确保它不会触及晶状体,则也不能将其植入睫状沟。
根据植入部位的不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主要分为三类。
1)睫状沟人工晶体:主要植入晶状体与虹膜之间的后房空间。根据设计模型,其足板应稳固放置于睫状沟内,使得人工晶体拱型置于晶状体之前,或者人工晶体可以自由浮动在后房内。由于这种人工晶体放置位置过后,具有很大的诱发白内障形成的理论风险。
2)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卡置于虹膜之上,其光学部和襻位于虹膜之前。该类人工晶体的最大风险在于可能引发慢性,轻度的葡萄膜炎和角膜萎缩。
3)前房型人工晶体:其襻被放置于前房角,类似于白内障手术中所植入的前房型人工晶体。其最大的长期风险在于角膜内皮失代偿和由于小梁网受损所致的青光眼。
近几年逐渐流行的ICL植入术是相对安全,高端的近视矫正方案,它不切削角膜,直接将特殊的晶体植入到眼内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解决了高度近视患者由于度数过高或者角膜过薄不能进行激光矫正手术的难题,多项研究表明该手术后视觉质量好,部分患者术后获得了“超视力”感受,这给高度近视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TICL还可以矫正一定度数的散光。V4c型中心孔的设计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术后高眼压及青光眼的发生,是矫正近视最新最安全的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GuellJL,MorralM,KookD,etal.Phakicintraocularlensespart1:historicaloverview,currentmodels,selectioncriteria,andsurgicaltechniques.JCataractRefractSurg,,11
.
KohnenT,KookD,MorralM,etal.Phakicintraocularlenses:part2:results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