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闭角型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山眼科中心张秀兰教授率先开展TMH刀青 [复制链接]

1#

“眼压降下来了,我能看见了!”小敏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

几个月前,36岁的小敏(化名)右眼视力0.06,左眼仅有光感,右眼眼压29mmHg(四种药物下),左眼33mmHg(四种药物下),她来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被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右眼晚期、左眼近绝对期)。按照诊疗常规,双眼都有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但患者年轻,术后瘢痕化风险高,加上左眼仅存微弱的两个光定位,手术风险较大。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接诊医生张秀兰教授决定为其实施青光眼微创手术,选择了TMH粘小管切开度的手术方式。患者要求先做左眼,为右眼手术选择做出判断。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第一天除看到前房少量出血外没有其他异常反应或并发症。左眼术后眼压从33降低到10.3mmHg,视力竟然也从光感上升到眼前10cm手动。一周后患者强烈要求做右眼同样手术,眼压从29降低到9.5,视力保持不变。张秀兰教授和患者术后的合影

“没有痛觉,没有不适,我可以回家了!”*和田市57岁的阿米儿(化名)术后第一天开心地回家了。

阿米儿患者双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合并白内障。来中山眼科中心就诊时左眼已经在当地行“大青白”联合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phaco+IOL+小梁切除术,俗称“大青白”)。右眼0.4,左眼0.5。右眼压47mmHg(四种药物下),左眼目前眼压13mmHg。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张秀兰教授为她右眼制定了青光眼微创联合白内障手术{phaco+IOL+房角分离+粘小管切开术,phaco+IOL+GSL+GT(TMH),张教授称之为“小青白”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第一天右眼眼压16mmHg,阿米儿和家人当天就开心地飞回*去了。手术一周、一个月后复查均无特殊,双眼视力矫正都是0.5,眼压控制在15-16mmHg(未用降低眼压药)。张秀兰教授和患者术后的合影让小敏和阿米儿重见光明的手术术式是中山眼科中心张秀兰教授在国内率先实施房角镜辅助下TMH粘小管切开术,可治疗各类型青光眼患者。截至年6月,张秀兰教授应用TMH粘小管切开术已治疗67例单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合并合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以及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的各类型患者67例。据了解,目前该手术在全国范围内仅少数几家眼科医疗机构开展。中山眼科中心率先开展此手术并取得成功,使青光眼患者在最便利的就诊条件下享有国际同步的先进青光眼治疗手段成为现实。张秀兰教授介绍,现代青光眼微创手术(MIGS)是近年来青光眼手术治疗领域的重要革新,目前在国内外已逐渐形成主流,小梁网及其schlemm管为其最主要的手术部位。目前针对小梁网外流途径开展的粘小管切开手术,在我国开展较多的有房角镜及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GATT)、KahookDualBlade刀内路小梁切除术(KDB)、谷户钩粘小管切开术(TMH)以及其他类型刀所施行的粘小管切开术。这几种术式张教授都已经开展,病例数超过了多例,最长随访时间有1年2个月。但远期效果仍待继续观察。相对于已经在临床开展50余年的小梁切除术和传统青白联合手术,MIGS的特点是:伤口小(通常2.2-3.2mm)、有效降低眼压、并发症少、愈合快、无需繁杂的术后护理。适应症包括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成人)、继发性青光眼、剥脱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色素播散性青光眼、激素性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需联合白内障摘除+房角分离术)等。更重要的是,只要掌握房角镜的使用,非青光眼科专业医师也可迅速掌握手术技巧,医院推广应用。除此之外,张秀兰教授领衔的联合全国7家分中心的微创手术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正在开展,对比“大青白”和“小青白”的优劣性,将有望颠覆青光眼治疗传统,以服务更广大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来源

中山眼科中心原文名

“眼压降下来了,我能看见了!”——我中心张秀兰教授率先开展TMH刀青光眼微创和白内障联合手术助患者恢复光明值班编辑

李静总编

张玲合作/投稿邮箱

Lynnzhang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