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闭角型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积极治疗,优选方案,更多获益中国慢乙 [复制链接]

1#

万谟彬教授

海*医院感染科

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新版指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治疗的适应证、治疗药物选择以及特殊人群抗病*治疗等均有更新。

扩大抗病*治疗的适应证

新版指南关于CHB的治疗目标与AASLD、APASL和EASL等国际指南[2-4]一致,继续强调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防止疾病进展,包括延缓和减少向肝硬化、终末期肝病、肝细胞癌(HCC)及死亡的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1]。

HBVDNA定量水平是抗病*治疗适应证及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抗病*治疗过程中,获得持续病*学应答,可显著控制肝硬化进展和降低HCC发生风险。HBVDNA水平与HCC风险显著相关。我国台湾REVEAL前瞻性队列研究[5]对名未经治疗的30-65岁CHB患者平均随访11.4年,患者的HCC发生风险随基线时的血清HBVDNA水平升高而增加。我国香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6]表明,抗病*治疗的CHB患者获得完全病*学应答,可以显著降低HCC和肝脏相关死亡风险。韩国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7]也表明,CHB初治患者获得完全病*学应答,可以显著降低HCC发生率。

希腊一项研究[8]对CHB患者进行组织学检查表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且HBVDNAIU/mL者有62%符合治疗指征。韩国一项研究[9]对例CHB患者观察9年的结果表明,血清ALT水平与肝脏相关死亡率呈正相关,男性和女性中预测肝脏相关死亡的ALT最佳切点值分别为34U/L和30U/L,与ALT20U/L者相比,ALT为40-80U/L[1-2倍正常值上限(1-2×ULN)]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因此,低病*血症但ALT持续轻度升高的患者仍然存在疾病进展风险,应该积极考虑抗病*治疗。

西欧一项对HBsAg阳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的随访队列研究[10]表明,HBVDNA阳性患者发生失代偿肝硬化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HBVDNA阴性者。韩国一项CHB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11]表明,与HBVDNA检测不出者相比,低病*血症(HBVDNAIU/mL)患者的HCC风险显著增加,抗病*治疗可以降低HCC风险。韩国另外一项研究[12]表明,HBs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及时治疗组不需要肝移植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59.7%对比46.0%,P=0.)。对于血清HBVDNA阳性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和HBs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新版指南建议抗病*治疗[1]。

我国几项研究[13-16]表明,ALT正常的CHB患者存在显著肝纤维化的比例约为20%,随年龄增长,显著组织学病变的风险增加。韩国一项研究[17]纳入HBeAg阳性且HBVDNA≥2.0×IU/mL的无肝硬化初治患者,未接受治疗的ALT正常患者的HCC发病率及死亡/肝移植率显著高于接受治疗的ALT≥2×ULN者。

新版指南强调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治疗,明显扩大了抗病*治疗的适应证[1](图)。

图慢性HBV感染抗病*治疗适应证的选择流程图

TAF被推荐为慢乙肝治疗一线用药

与国际指南一致,强效安全的丙酚替诺福韦(TAF)被新版指南推荐为抗病*治疗一线用药[1]。TAF靶向肝脏,血浆半衰期延长,血浆稳定性更高,肝细胞内的替诺福韦浓度更高[18,19]。

3期临床研究[20,21]中,总共例HBeAg阳性或阴性CHB患者纳入周时的分析,包括TAF组例和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组例患者,TAF组的耐药率为0,病*学控制率与TDF组无显著性差异,ALT复常率显著高于TDF组。在肾脏和骨骼安全性方面优于TDF组,TAF对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视*醇结合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肌酐比值等肾小管标志物以及髋关节和脊柱骨密度(BMD)的影响较小。因此,CHB患者应用TAF治疗周,可以持续强效抑制HBV复制,并且为“0”耐药,安全性优于TDF。

新版指南推荐TAF作为多种特殊人群的抗病*治疗药物[1],包括化学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进展期肝病或肝硬化患儿(≥12岁)、慢性肾病(已应用ADV或TDF的患者发生肾脏或骨骼疾病或存在高危风险时,建议改为ETV或TAF)、合并HCV或HIV感染、肝衰竭、HCC和肝移植患者等。

明确应答不佳患者的治疗方案

关于完全病*学应答的定义,年我国专家共识[22]要求HBVDNA20IU/mL,而EASL和AASLD等国际指南[2,4]要求HBVDNA10IU/mL。CHB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经过抗病*治疗后,如果仍然有低水平病*血症,则发生疾病进展和HCC的风险显著增加[7]。

我国香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23]纳入例恩替卡韦(ETV)治疗的CHB患者,治疗12个月应答不佳者继续原方案治疗,3年累积病*学抑制率仅为57.5%。一项荟萃分析[24]纳入5项研究,涉及例对ETV应答不佳的CHB患者,例换用TDF治疗,例换用TDF+ETV联合治疗,治疗48周时,在病*学抑制、ALT复常和血清学应答率方面,TDF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新版指南进一步明确核苷(酸)类似物(NA)应答不佳者的治疗时机与方案[1]:CHB患者治疗48周,或者CHB肝硬化患者治疗24周时,若HBVDNA2×IU/mL,排除依从性和检测误差后,可调整NA治疗(应用ETV者换用TDF或TAF,应用TDF或TAF者换用ETV,或两种药物联合使用)(C2)。

重视患者的肾功能监测

HBV感染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的风险[25,26],HBV感染诱导免疫反应,导致肾脏损伤和肾功能障碍;随年龄增长,eGFR下降;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合并症均为肾脏损伤高风险因素;一些药物具有肾*性。肾小管蛋白和尿酶测定可作为判断肾小管功能的指标,包括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视*醇结合蛋白和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等。

新版指南[1]重视患者肾功能的监测,保障用药安全。当ETV和TDF用于肌酐清除率50mL/min的患者时,均需调整剂量;TAF用于肌酐清除率15mL/min且未接受透析的患者时,无推荐剂量,其余情况均无需调整剂量[1]。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3期临床研究[27]纳入应用TDF治疗≥48周,达到HBVDNA检测不出≥12周的CHB患者,与继续TDF治疗者相比,由TDF转换为TAF治疗48周时,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管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总之,新版指南扩大了抗病*治疗的适应证,如果患者病*载量可测(HBVDNA20IU/ml),ALT大于ULN(40IU/L),就应该积极考虑抗病*治疗,尤其是对于年龄大于30岁者,更应该积极考虑抗病*治疗,可以降低疾病进展风险,病*载量越低越好,我国要求达到HBVDNA20IU/mL,而国际指南要求的检测下限更低(10IU/mL)。

TAF可以持续强效抑制HBV复制,治疗周时为“0”耐药,在肾脏和骨骼等安全性方面,优于TDF,作为最新被纳入指南的强效抗病*药物,不仅被推荐为初治人群的一线选择,也是经治人群和其他多个特殊人群的一线推荐方案,现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可望使更多CHB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可查看)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7(12):-.

2.TerraultNA,LokASF,McMahonBJ,etal.Updateonprevention,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ronichepatitisB:AASLDhepatitisBguidance.Hepatology.;67(4):-.

3.SarinSK,KumarM,LauGK,etal.Asian-Pacific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onthemanagementofhepatitisB:aupdate.HepatolInt.;10(1):1-98.

4.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EAS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onthemanagementofhepatitisBvirusinfection.JHepatol.;67(2):-.

5.ChenCJ,YangHI,SuJ,etal.Risk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acrossabiologicalgradientofserumhepatitisBvirusDNAlevel.JAMA.;(1):65-73.

6.YipTC,WongGL,ChanHL,etal.HBsAgseroclearancefurtherreduceshepatocellularcarcinomariskafter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