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不断恶化,大多是与乙肝病*的复制有关,因此阻断乙肝病*的复制(即抗病*治疗)是治疗慢乙肝向肝硬化、肝细胞癌发展的关键,目前干扰素与核苷(酸)类药物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两类常用抗病*药物。干扰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作用,能有效抑制病*的产生,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治愈后复发概率低,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患者在注射干扰素后不良反应较明显,需要注射给药,适应证较窄,不适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核苷(酸)类药物与干扰素相比抑制病*作用较弱,但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口服给药;此外核苷酸类药物适应证较广,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患者,因此核苷(酸)类药物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抗乙肝病*药物。
一、抗乙肝病*治疗一般适应证[1]:
年最新出版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用大量最新数据突出了抗乙肝病*治疗的重要地位,指出抗乙肝病*治疗主要根据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决定,特别强调动态评估比单次检测更有临床意义。对于持续HBVDNA阳性、达不到治疗标准的患者,建议将观察年龄从原来的40岁降低到>30岁。
新版指南推荐接受抗病*治疗的人群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p>
1、HBVDNA水平:HBeAg阳性患者,HBVDNA≥U/ml(相当于拷贝/ml);HBeAg阴性患者,HBVDNA≥U/ml(相当于拷/ml);
2、ALT水平:一般要求ALT>2×参考值上限(ULN)。
对持续HBV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疾病进展风险较大,可考虑给予抗病*治疗
/p>
1、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2级以上。
2、ALT持续处于(1~2)×ULN,特别是年龄>40岁,建议行肝穿刺或无创性检查明确肝脏纤维化情况后给予抗病*治疗。
3、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持续12个月),年龄>30岁,伴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建议行肝穿刺或无创性检查明确肝脏纤维化情况后给予抗病*治疗。
4、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ALT和HBeAg情况,均建议积极抗病*治疗。
二、抗乙肝病*治疗药物推荐及管理[1]:
多项研究表明,高病*载量的乙肝病*感染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LAM)或替比夫定(LdT)等单药治疗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较低且耐药变异发生率较高[2]。
新版指南[1]对于乙肝病*感染初治患者优先推荐强效低耐药的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TDF)或Peg-IFN,对肝硬化初治患者优先推荐选用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TDF),这是因为强效低耐抗乙肝病*药可以为患者带来见效快、耐药率低、长期疗效好的益处。
三、用药疗程及停药指证[1]:
新版指南推荐的核苷(酸)类药物(NAs)疗程较前有所延长,但也强调了注意停药后复发的监测。对HBeAg阳性患者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HBVDNA、ALT、HBeAg血清学转换达标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而HBeAg阴性患者除HBVDNA达标还要求HBsAg消失再巩固治疗1年半(每隔6个月复查,至少3次)仍保持不变时才可考虑停药。
四、核苷(酸)类药物分类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机制:作用于HBV的聚合酶区,通过取代病*复制过程中延长聚合酶链所需的结构相似的核苷,终止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病*复制。所以这种治疗只是最大程度的抑制病*的复制,不会杀死乙肝病*,因此存在易发生病*耐药、停药后易复发的缺点。核苷(酸)类抗乙肝病*药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克里夫定(CLV)和恩曲他滨(FTC)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被批准使用]。各种核苷(酸)类抗乙肝病*药物药物特点总结如下(临床应用注意事项见表1)。
1、拉米夫定:上市时间最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但持久应答率低、病*耐药率高[3](24%,42%,53%,70%)。
2、阿德福韦:耐药变异率低[3](0、3%、11%、18%、29%),对拉米夫定耐药者仍有效;但抗病*作用较弱,起效慢,有潜在的肾*性。
3、替比夫定:作用强,HBeAg转换率高(22%)[1];但变异率较高,有肌酸激酶升高等副作用。
4、恩替卡韦:作用强,耐药率低[3](5年累计耐药率1.2%);但价格较贵。
5、替诺福韦酯:高病*学应答率和零耐药发生是替诺福韦酯突出的优势,但长期用药的患者应警惕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4]。
表1 核苷(酸)类抗乙肝病*药物临床应用注意事项[5]
药物
儿童用药
孕妇用药级别
潜在的副作用
拉米夫定
≥2岁
C
胰腺炎
乳酸酸中*
阿德福韦酯
≥12岁
C
急性肾衰竭
范可尼综合征
肾源性尿崩症
乳酸酸中*
替比夫定
-
B
肌酸激酶升高和肌病
周围神经病变
乳酸酸中*
恩替卡韦
≥2岁,(空腹口服)
C
乳酸酸中*
替诺福韦酯
≥12岁
B
肾病
范可尼综合征
软骨病
乳酸酸中*
五、核苷(酸)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1]
/p>
肾功能不全(主要见于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治疗)、低磷性骨病(主要见于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治疗)、肌炎/横纹肌溶解(主要见于替比夫定治疗)、乳酸酸中*等(可见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治疗)。
六、关于儿童乙肝病*治疗[1]
/p>
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础上,2~11岁可选用恩替卡韦治疗,12~17岁可选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治疗,并参照美国食品药物监督局(FDA)和WHO药物注意推荐意见给出推荐剂量。
七、关于育龄期女性和妊娠相关情况处理[1]:
在妊娠中、晚期应进行抗病*治疗,主要是为了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推荐HBVDNA载量>2×U/m的孕妇于妊娠24~28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或拉米夫定抗病*治疗,并于产后1~3个月停药,停药后可以母乳喂养。
有生育要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尽量于孕前应用IFN或NAs治疗,以期于孕前6个月完成治疗。对于抗病*治疗期间意外妊娠者,如应用IFN-α治疗,建议终止妊娠,因为IFN-α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如口服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或拉米夫定,可继续治疗,因为这些药物对胎儿是安全的。
八、耐药防治策略:
表2通过有代表性的研究列出病*耐药的年累计发生率(%)[3]
抗病*药物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拉米夫定
24
42
53
70
》65
阿德福韦酯
0
3
11
18
29
替比夫定
2.7-4.4
10.8-25.1
恩替卡韦
0.2
0.5
1.2
1.2
1.2
替诺福韦酯
0
0
0
0
0
对于已经开始服用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建议在抗病*治疗过程中按照“路线图”(见图1)概念定期监测HBVDNA,及时发现原发性无应答、应答不佳或病*学突破的患者,合理调整用药,以提高疗效并降低耐药的发生。
图1慢性HBV感染者管理流程图
一旦发生病*学突破,应进行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检测,并尽早给予挽救治疗(详见表3):另外,治疗过程中还要严密监测肾功能、血磷、肌酸激酶(CK)等指标,如果有异常,即使没有发生耐药也应该及时换药[1]。
表3NAs耐药挽救治疗推荐
耐药种类
推荐药物
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耐药
换用替诺福韦酯,或加用阿德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耐药,之前未使用拉米夫定
换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
治疗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时出现对阿德福韦酯耐药
换用替诺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耐药
换用替诺福韦酯,或加用阿德福韦酯
发生多药耐药突变(AT+NT+MV)
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或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
参考文献
[1]《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
[2]ZoulimF,PerrilloR.HepatitisB:reflectionsonthecurrentapproachtoantiviraltherapy[J].JHepatol,,48(Suppl1):S2-S19.
[3]LIJ,XUBG,HANT.AnexcerptofKAS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managementofchronichepatitisB()[J].JClinHepatol,,32(9):-
[4]MarcellinP,GaneEJ,FlisiakR,etal.Longtermtreatmentwith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forchronichepatitisBinfectionissafeandwelltoleratedandassociatedwithdurablevirologicresponsewithnodetectableresistance
yearresultsfromtwophase3trials[J].Hepatology,,60:A-.
[5]XUY,WANGWB,LIZD,etal,AnexcerptofNewAASLDguidelinesfortreatmentofchronichepatitisB[J].JCLinHepatol.,32(2):-.
.03.13
部门:药学部
审核:伍俊妍
作者:陈楚雄
编辑:陈楚雄
长按“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