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闭角型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PASL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m.39.net/pf/a_6402847.html

 陈力元香港中文大学

 丙型肝炎抗病*治疗新药已取得重大进展,相比之下,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相形见绌。香港中文大学陈力元教授在APASL年会上总结了乙型肝炎抗病*治疗的现状,并分析了所面临的局限性。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只有两大类治疗药物:PEG-IFN-α和核苷(酸)类似物。两类药物的应用中均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研究者开始尝试联合应用两类药物,但是目前的研究结果仍然未显示出更多的优势。


  PEG-IFN-α治疗


  PEG-IFN-α治疗获得持续病*学应答的患者比例只有30%~40%,再加之治疗成本的问题,选择哪些患者最有可能从治疗中受益很有必要。三种基线预测因子--HBV的基因型、ALT水平和HBVDNA,可以帮助选择治疗患者。


  在最佳情形下,基因A型有较高的病*学应答率(约60%),但基因B型和C型的病*学应答率均仅为基因A型的一半,基因D型仅为17%。ALT和HBVDNA的水平升高时,病*学应答率将全面下降。另一个可能的预测因子是HBeAg阴性,但是未经验证。


  而治疗中监测HBsAg定量和HBVDNA可以预测治疗应答或无应答,从而实现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特别是对于预测无应答的患者,已经达成共识可以及时停药。


  PEG-IFN-α的局限性:①应答率低,特别是基因D型患者;②基线预测因子仍需改进,特别是对HBeAg阴性患者;③无法确定需要延长治疗的患者和何时停药。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其目的是持续抑制病*。现有的强效抗病*药物疗效肯定,且耐药风险极低。HBVDNA水平检测不到是病*抑制的标志物,已经证明这可将肝脏疾病的并发症降至最低。但是,即使是强效的抗病*药物也仍存在应用的局限性,例如我们如何预测哪些患者可以获得HBVDNA检测不到,对于部分应答患者我们有哪些策略?陈力元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恩替卡韦治疗12个月时HBVDNA应答可以预测完全病*学应答和HBeAg血清学转换。


  当涉及到停药指征时,每个肝脏病学会使用的标志物不同。对于HBeAg阳性的患者,APASL指南定义为血清学转化和检测不到HBVDNA为停药指征。对于HBeAg阴性的患者,治疗2年再加上3次(隔6个月)检测不到HBVDNA,即可停药。这与AASLD和EASL的指南将HBsAg清除作为治疗终点有所不同。


  HBsAg清除为理想的治疗终点,难以实现。几种核苷(酸)类似物中替诺福韦酯的HBsAg清除率最高,但是也只能达到10%。然而,HBsAg水平已被发现可能用于预测预后,如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低(≤IU/mL)和显著下降(1logIU/mL)的患者持续应答率最高。


  核苷(酸)类似物的局限性:①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治疗的部分应答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仍然很高;②HBsAg清除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低;③基于HBeAg和HBVDNA的停药标准复发率高;④HBsAg定量用于指导停药仍需验证。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订阅

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