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闭角型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明原因性肝炎的真相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2/5590701.html

病例资料

患者,女,64岁,因“纳差,全身乏力,尿*1个月”于外院就诊。门诊拟诊“急性*疸型肝炎”,收入肝科诊治,按“*疸型肝炎”治疗,进行抗病*、保肝、降酶、退*等综合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转入我院进行治疗。

入院后体格检查:皮肤及巩膜重度*染,余无阳性体征。

血常规:白细胞12.4×/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淋巴细胞百分比18%;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21.1s;

复查肝功能:ASTU/L,ALTU/L,ALP55U/L,GGTU/L,TB.6μmol/L,DB.0μmol/L,I-BIL.6μmol/L,总胆汁酸.8μmol/L,胆碱酯酶U/L;

乙型肝炎标志物:抗-HBe1.mIU/ml(+)、抗-HBc8.S/CO(+);HBV定量:<IU/ml。甲、丙、戊型肝炎标志物均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IgG抗体系列均阴性。为不明原因性肝炎。

进一步追问病史,自诉其丈夫有冶游史。查体后高度怀疑梅*螺旋体感染,急查梅*螺旋体抗体:阳性;梅*快速血浆反应试验结果为1∶16阳性。

于是对该名患者进行抗梅*及辅以保肝、退*治疗,3日后复查肝功能,ALT及AST已恢复正常,胆红素下降,21日后复查肝功,已基本恢复正常。最终诊断:梅*性肝炎。

病例分析

患者入院后查甲、丙、戊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抗-HBe、抗-HBC阳性,进一步查HBV定量为正常范围,基本除外病*性肝炎所致*疸可能。

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血清学标志物均未见异常,发病前无特殊用药史,巨细胞病*、EB病*、柯萨奇病*等病原学标志物均为阴性,可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非嗜肝病*所致*疸可能。并且患者在针对病因即梅*螺旋体行驱梅治疗后*疸迅速消退,故综上可考虑为梅*所致的梅*性肝炎。

什么是梅*性肝炎?

梅*是由苍白(梅*)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Ⅰ期梅*、Ⅱ期梅*、Ⅲ期梅*和潜伏梅*。在梅*的发展过程中,梅*性肝炎出现于第Ⅱ期及第Ⅲ期,梅*常常是不明原因肝功能受损的病因之一。

梅*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梅*性肝炎患者肝活检存在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非干酪样肉芽肿及肝内胆管炎症。

因此,可能存在的潜在机制是梅*螺旋体或相关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直接损伤门静脉系统、肝细胞及肝内胆管系统,从而导致肝炎的发作。

临床上如何区分诊断?

临床上梅*病因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检查。对于一些患者在排除病*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非嗜肝病*所致*疸的不明原因性肝炎时,符合以下标准可诊断为梅*性肝炎:

(1)实验室检查肝功异常多见于梅*第Ⅱ期患者,常有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升高,亦伴有ALP及GGT的显著升高;

(2)血清学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标志物(TPPA)检测阳性;

(3)驱梅治疗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1]陈倩,温晓玉,潘煜.梅*性肝炎引发*疸1例[J].临床肝胆病杂志,,29(04):-.[2]顾颖.梅*性肝炎误诊为急性无*疸型肝炎1例[J].肝脏,,026.[3]李晓鹤,李巍,张绍荣,何云,郑小君,袁静.早期梅*患者梅*性肝炎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1(4):14-16.[4]耿爱文.梅*与肝炎[J].肝博士,,01:25-26.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