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16230.html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的高血压患病率维持在30%左右,北方普遍高于南方。这个比例还在逐年缓慢上升,每年大概新增万高血压病人。全国的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人,这当中有接近万人因高血压而残疾,每年有超过万人直接因为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而死亡。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我们来探究一下“高血压”到底是个什么*。
国外医学专家经过多年临床跟踪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症,无论坚持用降压药,还是不坚持用降压药,还是压根不用降压药,最后该患者的死亡时间都一样。不吃降压药的人,最后因为血压高损伤心脑血管而死;坚持服用降压药的人,最后会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肝肾衰竭而死。所以,在高血压的防和治两方面,全球医学界都面临同样难题。
BUT,中医对高血压大部分是非常有效的。没有吃降压药吃好的高血压,但是通过中医系统调理,却可以调理好。
高血压古人称为“眩晕”、“头痛”、“中风”。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元《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明《景岳全书》:“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当以治虚”。
高血压本身不是病
其实从中医来讲,高血压本身不是病,只是身体失衡的一个外在表现,提醒人自己身体失衡严重的一个警报器一样。
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就像感染细菌,发热只是一个症状,不是疾病本身。所以如果把症状当做疾病本身去治疗,就是舍本求末,只是关掉警报器,这就是为什么吃降压药治不好高血压的原因。
从中医角度,高血压属于身体阳气亢盛失衡的身体状态下的一种表症。同时,阳亢还会出现很多其他症状,典型的有眩晕,面红耳赤,眼睛红痛,青光眼眼压高眼痛,头痛,脑溢血等等表症。但是这些都是表症,不是疾病本身,所以中医调理,就是调理阳亢失衡的这个疾病状态,而不是对应一个个表症去治疗。
如果一个人有二十个表症,每个表症一种药,吃药都得吃一大堆。不过现在很多人确实是这样,而且还习以为常,不知该笑还是该悲哀。
高血压致病机理
从现代思维的角度,高血压是因为血液循环阻力太大,心脏不得不加大压力,才能保证血液正常循环,从自然角度来说,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机能自动工作,如果不增加泵血压力,人体就会出现缺血,严重会死亡。就像我们用橡胶水管,如果管子打折,或者被挤压,是不是水流就会变小?压力也会变大?我们血管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其实道理很简单的,人体血液循环就是一堆管子被压迫或者不畅了,就出现血压高的症状。所以中医就是改变这个压迫不畅的身体环境,自然不治血压,血压也降下来了,青光眼也好了,脑袋也不晕了也不痛了,脸也不红了,脾气也看谁都顺眼了。中医称为异病同治,就是这个道理。
西医降压药的原理
/p>
通过强制降低心脏的泵血力量,扩展血管,打开血流通路,降低压强。但久而久之,心脏会受损,血管会硬化,但是血管受压迫的实际环境没变,只是等累积到某个时刻,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高血的分型
西医的高血压分型:分原发型和继发型
(1)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5%。患者多在40-50岁发病,早期患者可无症状,可能在体检时发现。少数有头痛、头晕眼花、心悸及肢体麻木等症状。晚期高血压可在上述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及相应症状,以致发生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并易伴发冠心病;临床上只有排除继发型高血压后,才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2)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某些疾病中并发产生血压升高,仅仅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5%:对于青年人或体质虚弱的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伴有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或在妊娠后期、产后、更年期的高血压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高血压,均应考虑继发型高血压。
中医的高血压分型:
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
痰湿郁堵型,淤血阻滞型,
骨骼压迫型,寒邪郁闭型
中医里面没有高血压,但按照现在思维高血压作为一个疾病可如此分型。我们一个一个说,因为每一种的体质失衡差异很大,所以把高血压当做一个病,是不合理的,因为没有一种药可以调理所有的失衡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是分辨,中医称为辩证。把原因状态分辨清楚,再对症调理,就称为辨证施治。
(1)肝阳上亢型。肝阳上亢一般多属于实证,就是患者身体不虚弱,反而是营养过剩,内热导致。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长期发脾气,怒火内蓄。中医特别注重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古话叫百病由心起。这种一般需要吃清淡的食物,避免发怒,在不严重的情况下自然身体会慢慢恢复。
(2)阴虚阳亢型。这类高血压患者往往偏瘦多,主要原因是体内肾阴不足,相比之下阳气就多了。阴血不足的原因比较多,比如熬夜,内热,长期吃辛辣的,嗜酒等等,暗伤阴血而成。这类调理就需要给其补充阴血,阴血足,阴阳的比例自然恢复正常,血压也就下来了。
(3)痰湿郁堵型。这类非常常见,胖子多,虚胖瓷实的都有,原因就是体内脂肪痰湿太多,压迫血管。这一类采取化痰消积的方法,祛除痰湿压迫,没有压迫,血压自然恢复正常。这类的基本大肚子游泳圈多,所以治好了,往往肚子也小了。
(4)淤血阻滞型。这类也很常见,而且大多数高血压时间久了都会有淤血,因为血管循环不好,血液停留过久必然瘀滞。所以很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食物,都有活血化瘀的,比如丹参,红花,赤芍,丹皮这些。
(5)骨骼压迫型。这类不算常见,但是很顽固,多数是颈椎移位,压迫颈部大动脉导致,但是很多中医都会忽视或不知道这。一类早期治疗很简单,手法正骨就能立竿见影的正常。但是正骨高手太少了,所以不要随便正骨,正不好很危险
(6)寒邪郁闭型。这种不多见,而且原理绝大多数中医都搞不清楚,它的原因是体表受寒,没有及时清除,导致长期经脉有寒邪堵塞引起,这一类的只要没有其他类型并发,基本发汗除寒效果很明显,用传统活血化瘀之类反而没效果。但是一般来讲,高血压的,如果没有辩证清楚,是不敢随便发汗的,因为如果不是寒邪郁闭,一发汗血压就会加重爆发,可能会出意外。
以上这些都是实际总结的类型,和传统中医分型稍微有点区别。
中医对“病”的概念是阴阳失衡,而发热,眩晕,口苦,胸闷,头痛等都称为表症,内经说治病务求其本,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即是这个意思。中医讲辨证施治,辩证是在施治前面,没有辩证清晰,就没有施治。所以也不存在保证所有类型的药食。这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思路,中医不降压调失衡,平衡自然血压正常。
学过中医的朋友,看看古代医书也就没有所谓的降压药。网上也有很多降压秘方偏方,有的朋友吃了有用,有的就无效,有效的是因为类型碰对了,无效的就是没碰对,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很多朋友来咨询,说我有高血压,你看看能不能推荐点食物或药物呀。这种情况我真没法推荐,因为不知道你属于那种体质,就不知道适合的药食……所以也很无奈。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字内容均为原创,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君攸)
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