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白内障、*斑变性是世界三大致盲性眼病。据统计,年因为青光眼致盲的人群约占8%;我国个人中有1个青光眼患者;45岁后,每50个人就有一个人患青光眼。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致盲,且致盲后不可逆。
这么可怕的致盲眼病
是怎么引起的?
有哪些症状?
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
南昌普瑞眼科青光眼专家为您详细解答!
青光眼,是指视盘凹陷、视野缺损、视力下降,可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正常人的眼压为10~21mmHg,超过24mmHg为病理性眼压增高。除眼压升高外,青光眼的发病还可能与眼球局部解剖学变异、年龄、种族、家族史、近视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有关。
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
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
症状急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疼痛。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或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此型最易被误诊。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即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症状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
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常是疾病发展到晚期,视功能严重受损时才发觉,患者眼压虽然升高,前房角始终是开放的。
青光眼如何治疗?
原发性闭角型和先天性青光眼必须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程度,约30%的患者需要重复手术,才能最终解决问题。部分患者手术后,仍需要终生通过药物对眼压进行控制。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
急性发作时要局部频滴缩瞳剂,同时联合应用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点眼,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等以迅速降低眼压。待眼压降低,炎症反应控制后考虑做激光切除或其他抗青光眼手术。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
初期可用缩瞳剂或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局部治疗,若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或已有明显视神经损害,需做滤过手术治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
可先试用药物治疗,局部滴用1~2种眼药控制眼压在安全水平,并定期复查。药物治疗不理想可用激光治疗,或做滤过手术,目前最常用的滤过手术是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早发现早治疗极其重要,
建议老年人每年做一次眼科检查
青光眼如果不治疗,%会造成失明。早治疗就有办法能够控制好,可以做到终身不会带来严重的视功能障碍,大部分不会失明。
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情况比较多。发作的时候间歇性的头疼、眼胀,甚至恶心呕吐,有这些症状应警惕青光眼。还有些人患青光眼是没有症状的。因此到了一定年龄,每年最好都要例行进行一次眼科的检查,看看眼压高不高,前房浅不浅,眼底有没有改变,只有这种常备的体检措施才能真正的早期发现青光眼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控制。
青光眼患者日常护理
■饮水时宜少量多次
青光眼患者对水的负荷能力比正常人弱得多。所以,青光眼患者不能一次进大量水,而是应该分成多次饮用饮水时宜少量多次。
■避免长时间停留在黑暗环境
青光眼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停留在黑暗环境中看电影、电视或长时间持续读写,中间应该休息一会儿,平时空出几分钟来护理一下眼睛。
■每天进行合理有氧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青光眼患者应该每天都参加一些适量的、有效的有氧运动。运动可以使人体内血液发生重新分布,流入肌肉组织的血液增加,而流入分泌房水的睫状体的血液减少。但不宜做那些过分弯腰、低头、屏气、负重的活动,以免使腹压增加而引起眼压升高,加重病情。
■饮食及日常
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和酒、浓茶、咖啡等引起眼压升高和饮料。注意起居,预防感冒。衣领要宽松。睡眠要充足。睡觉时枕头可稍高。不宜洗冷水澡。这此对防止眼压升高都有一定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