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闭角型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先天性青光眼其实是胎儿时的眼压超过正常造 [复制链接]

1#

#孩童教育#

宝宝的双眼特别大,水汪汪的,俗称“牛眼”,有问题吗?

宝宝出现“斗鸡眼”怎么办?“斗鸡眼”只是一种俗称,医学名词应是内斜视。内斜视多数由先天性远视引起。人的眼球由6条肌肉操纵,所以眼球可以上下左右自主运动。正常情况下两个眼球的活动是协调一致的。

如向左看,两个眼球应同时向左,而且运动的幅度也应相等。当眼球的某一条肌肉因某些原因使其力量过大时,眼球的位置便发生偏斜,即发生斜视。

内斜视和外斜视较容易矫正,当眼球靠鼻侧的肌肉(即内直肌)力量过强,引起眼球向鼻子的方向移位,就称为内斜视。内斜视多数由远视引起,而远视可以通过验光来确定。一旦发现有远视,应及早配一副足量的远视眼镜让孩子全天佩戴(睡觉除外),5-10度的内斜视,戴眼镜后内斜视并无好转,就只能通过手术来矫正了。

手术的方法是削弱内直肌,增强与之配对的外直肌力量,使这两条肌肉和力量重新达到平衡,这样,眼球位置便能恢复正常。到底选择在几岁做手术较合适,需要做全面的考虑。如果从恢复视觉功能方面考虑,应该是越早做手术越好。

正常人两眼看到的物体在大脑能融为一体,称为双眼单视。如果不能融为一体,一件东西被看成两件,这就是复视了。

矫正内斜视的手术不但可以恢复双眼单视,还能使孩子眼睛的外观恢复正常,这对儿童的心理发育也是有利的。但早手术又要受另一些因素的制约,如孩子太小,手术必须在全身麻醉下才能进行,这不但对麻醉师的要求较高,而且由于手术难度增大,对眼科医师的技术要求也更高。

所以手术时机应根据孩子的体质、斜视的程度、麻醉师及医师的技术水平等做综合考虑做出合理的决定,不能片面追求早手术。

医院都倾向于孩子6岁左右做手术,手术后才上小学读书,孩子就不会因斜视而受到同学的嘲弄以致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宝宝的双眼特别大,水汪汪的,俗称“牛眼”,有问题吗?婴儿的眼睛一般给人的感觉就是水汪汪的,因为婴儿的骨性眼眶容积较小,而眼球相对较大,所以眼球较为突起,加上婴儿泪液多,眼球表面呈亮丽的反光,给人以水汪汪的感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性眼眶容积增加很快,眼球相对小了,眼睛突出的感觉随之消失,水汪汪的感觉也减退了。

但有少数婴儿因患先天性青光眼,出生后眼球就比其他孩子大得多,眼球也特别突出,俗称“牛眼”。

先天性青光眼不但眼球突出,还伴有角膜混浊、光泽差、严重流泪、怕光等症状,孩子常独自躲在黑暗的地方,不喜言笑。青光眼角膜特别大,前房特别深,眼压较高,视神经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视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不及时治疗,很快就会失明。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的眼睛特别大,医院检查。另有一种病称“大角膜”,眼睛看起来也较大,但没有角膜混浊、流泪、怕光、眼压升高等现象,医院检查,很容易把两者区分开。

它对视力损害的根本原因是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如果眼压不能及时降低,视力损害就会进行性加重,如失明之后再做手术,只能减轻眼睛胀痛和流泪的痛苦,却永远不能复明了。

胎儿的眼球壁硬度低,眼内压力升高,眼球随之扩大,恰如气球边打气边膨胀一样。这类婴儿一生下来眼球就较大,这是先天性青光眼的特点。成年人眼球壁很坚固,虽然患青光眼,眼球却不会扩大,一如篮球打气后也不会扩大一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